-
【邢台招商】邢台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邢台市围绕高质量赶超发展目标,将招商引资与存量经济改造相结合,通过强化项目筛选标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地坚持"一高两低"准入原则和"234+1.5"产业标准,重点培育高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一、严把项目准入关构建产业新格局 邢台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明确提出"不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原则,将亩均税收、科技含量、环保标准作为核心筛选指标。根据公开报道,当地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符合"234+1.5"标准(即亩均税收20万元、亩均投资300万元、亩均产值400万元,容积率1.5以上)的优质项目,近三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超百个。通过建立项目预审评估机制,确保新增工业用地优先配置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好高优"项目。 二、双轮驱动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在存量经济改造方面,邢台市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专项行动,推动轴承、羊绒、自行车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公开资料显示,当地超过2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建成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技术改造,重点行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同时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依法关停整改"散乱污"企业500余家,腾退土地资源优先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创新要素集聚培育发展新动能 邢台市聚焦创新资源整合,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当地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三年翻番。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措施,重点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邢台经济开发区作为转型升级主阵地,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四、机制保障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 为保障转型升级成效,邢台市建立"标准地+承诺制"用地改革机制,推行差异化要素配置政策。公开信息显示,当地将亩均税收、研发投入等指标纳入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优质企业在融资、用地、用能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完善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制度,组建专业化招商服务团队,构建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达效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这些举措,邢台市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已提升至40%以上。
2025-07-24
-
【邢台招商】邢台隆尧:PPP模式撬动2.3亿打造千年古村文旅小镇
邢台隆尧县双碑乡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近年来持续采用PPP模式与第三方合作,聚焦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2024年计划投资2.3亿元,以亦城、城角两个千年古村为核心,打造集生态宜居、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PPP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双碑乡自2022年起探索PPP合作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资金、技术、运营等方面的瓶颈。此前,该模式已成功应用于生态环境整治项目,2023年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实施的绿化提升工程,让乡村面貌实现显著改善。2024年,双碑乡继续深化这一模式,将资金重点投向文旅小镇建设,通过政企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高效推进。 二、生态优先夯实小镇发展基底。“绿”字始终是双碑乡乡村建设的核心抓手。2023年,该乡已完成多条村内道路绿化、街角游园建设,种植乡土树种万余株,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四季景观。2024年文旅小镇建设中,生态建设仍是重点内容,计划在亦城、城角古村周边打造生态廊道,串联现有林地、水系资源,建设慢行步道和休憩节点,让游客在体验文化的同时感受自然之美,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统一。 三、千年古村焕发文化新活力。亦城、城角两村拥有千年历史,留存有古民居、庙宇等历史建筑,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2024年文旅小镇项目将对村内重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挖掘整理民间传说、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建设村史馆、民俗展示区,通过实物陈列、场景还原等方式,让游客直观感受古村历史变迁。此外,还将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让千年古村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四、文旅融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文旅小镇建设不仅注重景观打造和文化挖掘,更着力构建多元化业态体系。2024年,项目将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特色民宿、文创市集等设施,引入地方特色餐饮、手工艺品销售等业态。同时,结合周边农业资源,开发农事体验、采摘观光等项目,推动“农业+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为双碑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24
-
【隆尧县招商】减税降费精准滴灌助力邢台企业轻装前行
邢台市通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精准服务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为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当地税务部门通过"滴灌式"宣传辅导,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政策优惠,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激发创新活力,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一、政策组合拳破解企业资金难题 以邢台三厦铸铁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作为出口型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享受多重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轻负担近百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及时到账缓解还贷压力,出口退税率提升带来额外收益,增值税税率下调直接降低经营成本,养老保险费率调整每月节省社保支出。这些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全年预计减负近八百万元,为企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精准服务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隆尧县税务部门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针对铸铁炊具等特色产业开展专项辅导。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组织业务骨干上门解读政策要点,建立退税快速通道实现"申请即办",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转化为企业现金流。该县出口企业平均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两个工作日内,退税资金到账速度显著提升。 三、创新驱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激发了邢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当地铸铁制造企业将节省的资金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和环保技术升级,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以某铸铁炊具企业为例,其年度出口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在美国、德国等高端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政策实施前增长明显,科技创新正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四、长效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邢台市税务系统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络,线上开通政策直通车专栏,线下设立专项服务窗口,形成政策落实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开展政策效应评估,动态调整服务措施。这种常态化服务模式不仅确保现有政策落地,更为后续惠企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持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通过系统化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邢台市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当地特色产业焕发新生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07-24
-
【邢台招商】邢台多措并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邢台市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加速农产品加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近期,当地相关部门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目标,重点督导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民增收拓展新路径。 一、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邢台市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制定专项扶持政策。2023年以来,当地整合财政与金融资源,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加工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贴息贷款支持。南和区依托面业、宠物食品等优势产业,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县域形成产业集群。 二、重点项目驱动产业链升级 以“项目为王”为导向,邢台市2023年新开工26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其中金沙河面业扩建工程投产后年产能提升40%。华兴宠物食品产业园通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产品附加值增长30%。当地还推动宠物产业奥特莱斯等三产融合项目,延伸产业链条。 三、科技赋能培育品牌竞争力 邢台市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2022年至今累计转化专利技术17项。南和农业嘉年华引入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数字化。当地重点打造“邢襄农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富硒小麦、有机蔬菜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 四、人才培训夯实发展基础 2023年邢台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1.2万人次,设立农产品加工专项技能课程。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农户提供生产管理、电商运营等培训。数据显示,参与培训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较未参与者高出25%。 五、长效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建立“政府+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机制,邢台市2023年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家,覆盖农户3.8万户。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形式,确保农民持续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下一步将重点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破解农产品流通瓶颈。
2025-07-24
-
【临西县招商】河北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轴承之乡迈向高端化新赛道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河北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搭建科研平台、培育创新主体等举措,推动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以临西县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聚集区,正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河北省以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和优化创新生态为抓手,推动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实现进位。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建设省级轴承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临西县依托省级轴承研究院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带动轴承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迈向高端化 临西县立足近50年轴承产业基础,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通过建设华北轴承双创基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目前该县已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部分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县域轴承产业高端化转型成效显著。 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河北省瞄准产业数字化方向,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临西县推动轴承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测与工艺优化。同时,通过县校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累计转化科技成果,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四、多层次创新体系成型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通过构建“平台+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河北省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临西县整合创新创业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诊断、人才培训等服务,助力企业申报专利。该县还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域下沉。 未来,河北省将围绕“一新城两强县四大基地”目标,深化制度创新与科技协同,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临西县计划扩大双创基地规模,引进高端检测设备,力争建成国家级轴承质检中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本。
2025-07-24
-
邢台金融服务专班力促企业复工稳招商
在2021年疫情期间,邢台市为深化招商引资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专门成立金融服务专班,通过协调保险保障和创新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这一举措不仅支持了当地经济复苏,还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了外部投资机会。 一、邢台市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响应防控需求,落实区域分级管控措施。重点加强南宫和隆尧等高风险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确保疫情扩散风险得到控制。同时,非疫情区域的工业企业逐步恢复生产,遵循安全规范推动有序复工。金融服务专班随即组建,聚焦一线人员保障,协调保险机构提供了总额为2亿元的保险覆盖,为抗疫和复工创造了稳定条件。 二、金融服务专班深化了金融代办员制度,主动对接邢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确保需求及时响应。结合邢易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了战疫服务专区,组织金融机构研发并上线40余款特色产品。这些产品突出无接触服务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了金融服务与企业复产的直接衔接,助力企业快速投入生产运营。 三、通过邢易融平台的系统运作,银行机构高效处理贷款申请,为企业提供了便捷资金支持。服务重点针对中小微企业群体,强调灵活性以满足多样化复工需求,包括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项目融资。平台机制促进了银企高效联动,减少了中间环节,全面提升了服务覆盖面和响应速度,从而为复工复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系列金融措施显著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推动了邢台市整体经济恢复进程。贷款支持帮助企业稳定供应链和扩大产能,吸引了更多外部投资机会,进一步巩固了招商引资成果。同时,该实践丰富了地方金融创新经验,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了可借鉴路径。整体成效体现在企业复工率的稳步提升和经济活力的持续增强,充分体现了精准帮扶在特殊时期的核心价值。
2025-07-24
-
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成功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本次集中推进的1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08.1亿元,是近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区域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项目的落地与建设将有效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重点项目类别清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此次集中推进项目包含签约、开工、投产三类共计16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91.1亿元;启动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9.9亿元;实现投产运营项目3个,总投资7.1亿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产项目全部达效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超60亿元、税收超4亿元。项目实施节奏梯次衔接,体现了项目储备充足、转化高效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项目定位契合区域发展战略,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所涉产业覆盖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及城市经济新业态等前沿领域,与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打造中高端制造业发展高地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这些项目聚焦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具备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特点,其集中布局显著强化了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了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项目多点布局支撑“双循环”空间载体建设 仪式设立一主三辅共四个会场,主会场位于邢台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现场。该产业园由知名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共建,规划定位为数字产业核心载体。分会场分别设在三个高新技术项目现场:涵盖智能防护装备生产线的基地项目,聚焦新一代传感器研发制造的科技项目,以及面向军工与5G通信技术的集成化生产项目。多会场联动充分展现了项目分布的协同性及产业门类的互补性。 四、创新服务体系护航项目全周期发展 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推行“妈妈式”精细化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该模式通过前期政策精准匹配、中期要素高效保障、后期发展持续跟踪,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建得快、早见效”。针对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审批、融资、人才供给等关键节点,建立部门协同保障机制,显著提升项目落地转化效率。 五、持续聚焦发展动能积蓄未来增长新空间 未来阶段,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四主”发展定位(即主导产业聚焦、主平台打造、主引擎培育、主力军培育),深化落实“作贡献、作示范、作引领”要求,重点围绕产业强链、项目集聚、平台赋能、要素激活、服务提效五大维度系统发力。通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当前高质量复工复产态势,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更优质量、更快速度的赶超发展,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24
-
【邢台招商】邢台市强化企业上市服务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邢台市近期通过创新包联服务机制、优化资源库管理、分层分类培育等举措,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将其作为招商引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行政审批部门实行领导包联责任制,金融监管部门筛选优质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重点培育,计划未来五年推动全市挂牌上市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包联服务机制破解上市难题 邢台市行政审批部门建立部门领导包联服务责任制,对符合条件且有上市意愿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上门指导。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股改规范、财务合规、法律障碍等挂牌上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针对改制重组中涉及的税费负担,相关部门已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动态管理资源库实施梯次培育 金融监管等部门聚焦产业政策导向,将技术领先、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纳入后备挂牌上市企业资源库,实行台账式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市级层面重点储备100家后备企业,县级层面确保每年不少于8家,形成“储备—培育—股改—辅导—申报—上市”的全链条推进体系。其中,市级筛选30家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冲刺主板,县域推动新三板挂牌,乡镇层面协助企业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 三、分层施策瞄准多层次资本市场 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邢台市实施差异化培育策略:市级层面主攻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从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中遴选重点企业,提供政策辅导和融资对接;县级层面以新三板挂牌为目标,每年推动2家以上企业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乡镇层面依托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帮助中小企业规范治理结构。通过分层推进,形成“规改股、股上市”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邢台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实施方案明确,将通过财政奖补、税费减免、用地支持等组合政策降低企业上市成本。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土地、房产等资产权属证明办理流程,优先保障上市后备企业的项目用地和融资需求。同时,加强与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的合作,定期组织培训辅导,提升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邢台市通过系统性部署企业挂牌上市工作,不仅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举措将有效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24
-
【邢台招商】邢台聚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升级
邢台市立足高质量赶超发展全局,聚力打造高能级平台创新载体,以"万亩千亿"平台为主战场,狠抓招商引资行动,着力引进制造业和科技类优质项目,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 一、重大创新载体作为高质量赶超发展引擎的核心定位 邢台市聚焦建设高能级平台创新载体,深刻认识"万亩千亿"平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此类平台不仅承载产业集聚功能,还成为创新要素的汇聚地,邢台市将之定位为区域发展主战场,通过整合土地、政策和技术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基础。在2020年至2022年间,邢台市系统布局多个此类载体,优先服务于重量级未来产业,如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确保平台成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核心节点。 二、强化招商引资战略吸引产业链高端项目落地 邢台市坚持招商选资导向,针对"万亩千亿"平台集中配置优质要素,着力招引"大好高优"项目。重点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高端环节的创新型企业,如智能制造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体系,促进投资落地转化。在2020年至2022年间,邢台市新引进项目中制造业和科技类占比显著提升,旨在形成协同集群效应,从而夯实产业基础并迈向价值链上游。 三、推动传统产业优化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 邢台市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体系,依托平台载体强化工业设计能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模式,鼓励企业参与产业联盟和示范基地建设,加速特色产业集群高端化进程。在2020年至2022年间,邢台市重点实施改造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协同,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水平,为整体产业生态注入新动能。 四、培育多元创新平台载体赋能区域科技竞争力 邢台市着力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创新平台载体及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深化产业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政策激励,邢台市在2020年至2022年间成功推动创新载体数量增长,带动高企队伍壮大。这不仅提升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还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持久支撑,实现产业发展质的飞跃。
2025-07-24
-
【邢台招商】政银企协同发力共筑邢台产融发展新格局
邢台市通过举办政银企对接交流会,深化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会议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项目等领域融资需求,旨在优化金融生态,构建多赢格局。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邢台市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撑作用 邢台市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功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累计向邢台投放超百亿元贷款,重点覆盖粮食安全、棚户区改造、水利基建及脱贫攻坚领域。例如,在南宫市、宁晋县等区域,政策性资金助力建成高标准农田和防洪工程,直接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此类定向信贷支持,体现了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 二、搭建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平台 邢台市建立“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受益”的联动机制。此次对接会上,农发行河北省分行专项解读信贷政策,推出针对涉农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沙河市玻璃产业、隆尧县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低息贷款,缓解原材料采购压力。邢台市发改委同步建立重点项目融资清单,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形成“项目-资金”直通模式。 三、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邢台市政府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降低融资成本、简化审批流程等18项细则。在威县、清河县试点“信用园区”建设,将企业环保评级、纳税记录与授信额度挂钩。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往年下降0.8个百分点,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35%。 四、聚焦重点领域产融结合 围绕“十四五”规划,邢台市引导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集群倾斜。在信都区,光伏组件企业通过设备融资租赁模式完成技术升级;巨鹿县装备制造产业园获得银团贷款支持,实现产能扩张。同时,邢台市财政局设立2亿元风险补偿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目前已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2025-07-2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